晚清广府壁画《传经图》

当前位置:宁波琼予(墙绘手绘)(墙体广告)有限公司-行业新闻

千古一课,伏生传经—

晚清时期广府地区民间社会的“国学热”体现在诸多方面,从今天尚存传统建筑上的壁画中就可感知到其中的热度。

画上题款:昔秦焚书后,汉高祖即位,见六经全无。只有一伏生,年九十余岁,能六经但不同人之语,只有女孙能辩其音。后大夫朝错受之,传回六经耳。杨瑞石画

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的光绪二十三年(1897)的壁画《传经图》表现的是西汉初年伏生传《尚书》与晁错的故事。故事最早出自《汉书》中的一段话:

“颜师古注引[汉]卫宏《定古文尚书序》,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也,使其女传言教错 。”(《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6月第1版,11册,3603页。)

说的是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汉初已看不到儒家经典。只有一个名叫伏胜的人在当年焚书坑儒中冒着杀头的风险私藏了一部儒家六经中的书经即《尚书》。但由于种种原因,躲过一劫的《尚书》这时已成残本。幸伏生(生为尊称)年幼时十分用功,现在还能凭记忆掌握这本书的全貌。当时皇帝想找一位懂得《尚书》的人,找遍天下只有伏生一人。于是想召他入宫,无奈这时伏生已经九十多岁了,行动不便无法进宫。文帝只得派大臣晁(朝)错前去向伏生求教。年已九十多岁的伏生口音很重,只有其女儿能听懂。所以只好由他先说给女儿,再由女儿转告与晁错。传说中的这个教学被后世誉为千古一课,中国文化由此得以承传接续。因此该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这个题材的晚清广府壁画现还可见到多幅,其中也有直接以“伏生传经”为画名,表现的是同一个故事。由此可见此故事在晚清广府乡土社会的广泛传播。图中画的主要情节就是伏生通过女儿翻译,向晁错传授经书内容。图上老态龙钟的伏生、其女儿和恭敬听讲并认真做笔记的朝廷官员晁错是画中的主要人物。